- 主題名稱:主動脈剝離
- 活動地點:下鹽田社區(大學26街951號)
- 舉辦日期:113.11.21
- 講 師:李瑜芬 專科護理師
- 主辦單位:下鹽田社區暨國軍左營總醫院
主動脈形狀如同拐杖,是全身最大的動脈,直徑約2.5-3.5 cm,升主動脈連接於左心室,經過有三條往腦部及上肢的主動脈弓,向下為降主動脈直至骨盆腔分成髂動脈,為體循環動脈系統的主幹,當心臟收縮時,它將充滿氧氣的血液運送至全身,因此主動脈承受心臟壓力衝擊的第一線。主動脈壁的構造分成三層包括血管內皮內膜層、富含彈性纖維及平滑肌的中膜層、以及延展性極佳的外膜層,當主動脈內壁破裂時,血液衝進中膜層及外膜層之間,血流的壓力便會將主動脈中膜層及外膜層之間鬆散的結締組織撕裂開,而行成一個新的假腔,這就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症狀
主動脈剝離前兆「強烈胸痛」。急性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為突然發生的胸、背如刀割般的劇痛,有可能由前胸痛至後背,也有可能由背後痛往胸前,甲型主動脈剝離患者有可能會突然昏倒及休克,其原因是併發急性的心包膜填塞、急性主動脈瓣逆流或是冠狀動脈剝離造成心肌梗塞,而侵犯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的病患,則可能因剝離後造成動脈阻塞,而造成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頸動脈阻塞造成中風、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疼痛或跛行、小腸動脈阻塞而造成急性腹痛等等不典型的症狀,需要醫師仔細的鑑別診斷。
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的併發症在腦部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因此,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
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應儘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規律服藥、定期健檢,就是最好的「保命之道」!
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更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另秋意漸涼,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1.健康飲食與運動: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控制體重(維持BMI正常值)、良好睡眠,都是杜絕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
2.戒除不良生活嗜好: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
3.控制三高慢性病:千萬別鐵齒,更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4.定期健康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鼓勵民眾可善加利用。